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

除了本土的核電廠,還有什麼該擔心的?

在經濟學人(The Economist 4088845-29-30)讀到這麼一篇介紹,提到廣東省江門市在7月12日進行一場街頭抗議活動,地方政府作出明顯的讓步:終止設置鈾處理設施計畫。經濟學人作出的評論認為,這是中國從1980年代中期設立核電廠以來,首次公開集會反對與核能工業有關的主流眾運動。官方對核能有關的事件如此快速地向公眾意見作讓步,這樣的反應前所未見。2011年3月的日本福島核災之前,難得出現能挑戰政府快速擴張核能工業的意見。
從文章當中,才曉得原來中國官方本來希望在2020年可達到100 座反應爐運作。難怪一堆支持核電的人士常用「就算臺灣廢核,鄰國的使用仍可能造成潛在的核災危害」,原來在氣候系統居於上風處的中國大陸,不知覺中竟有這麼多核反應爐逐漸設置。
中國現在有17座反應爐,多半集中在海岸,使用無限的海水進行冷卻燃料棒,並可能在意外時將幅射污染散布出來。
但不可否認地,對於急於擺脫貧困生活環境、具有廣大鄉間區域的省分,核電廠設立提供了穩定而充足的能源,不只提供設置生產事業所需能源,也將會因為工廠的設立獲得工作機會和較高的薪資。例如,江西省計畫在長江邊的彭澤縣興建核電廠,這是中國嘗試在濱海區以外建立的首座核電廠,並鄰近指定的自然保育區。彭澤縣希望核電廠能成為與保護區齊名的新地標。這座反應爐據稱將可滿足江西2/5的用電需求。
讀完這篇報導,深深覺得,在生態保育、安全的環境,與生活的舒適、便利之間,怎樣作出平衡的選擇?